0%

《格局》摘抄

人有多大的气度,就做多大的生意

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格局小的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要做到高速率、可叠加式的进步,关键是做减法,懂得放弃

管理上级不是给上级分配任务,也不是不服从上级的安排,而是让上级了解我们的工作,并且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上级的帮助。对于这样具有高度主动性的员工,上级都喜欢。

凡事总有“两面”——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当大家一致觉得一件事只有好的一面时,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坏的一面,很可能是大家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看到一些盲点。而那些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极为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对于那些人们都觉得好的事情,我会格外小心,因为我们可能忽视了它们的问题。

众利勿为,众争勿往

很多投资人以为抢一条所谓的“赛道”就能分一杯羹,岂不知众人相争,最后只有一个结果——相互碾轧致死。

当一种特长被很多人掌握之后,就不叫特长了。

为什么中国人硅谷**晋升得没有印度人快,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小原因是,部分中国人在**分享利益**这件事上做得不好,不注重相互提携**。

我们的祖先在《礼记•大学》中这样告诫大家:“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对比较理性的人来讲,他们通常不问做错事是否有理由,而是确定当前是否做错了事。

我们要做的是超过他人的长处,而不是满足于超越别人的短处

所谓不认命,就是以为世界上所有事情自己都能控制,这是一种妄念,是对自己的迷信。

尽人事,听天命。

散户在股市上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把偶然的成功归结为自己努力的必然结果,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对市场完全没有敬畏之心。

为什么要听天命呢?因为世界上稍微难点儿的事情都非常复杂,超出我们的有限认知,更超出我们的控制能力

承认天命的作用,我们在做人时就不会恃才傲物。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过真正聪明能干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

比才能更重要的是见识,而在见识之上还有运气。

人的命运是由大环境和自身做事情的方法决定的。

业余的水平再高也是业余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一次好运气并不足以改变命运。

遇到任何倒霉的事情,一定要认命,不要总想着挽回损失,这样损失就会被限制在局部。

如果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自己的那点儿所得不过是上天的恩赐,得到了固然可喜,得不到也在情理之中,就愿意割舍,也就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人不会总有好运气,也不会永远走背运,但是不好的心态会让厄运不断被放大。

人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难免产生思维定式

跳出思维定式的最好办法就是放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休息。

从忙乱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余的需求和行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更快地接近目标。在诸多目标中,终极目标当属生活本身。

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的结果总是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压力更大了。

很多事情,我们连做它们的目的都没有想清楚,就在世俗力量的驱赶下随着奔涌不停的人潮匆匆去做了。

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

对于人来讲,说得通俗点儿,多任务并行就是一心多用

如果一心多用,不仅不能多做事情,反而会因为来回切换任务而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错误不断。

辛苦且回报低的专业能找到,但是轻松而回报高的专业几乎不存在。

速成的崇拜也是“瞎忙族”的一大特点。他们相信自己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捷径,而不是沉住气慢慢提升自己。

只要把做事的节奏慢下来,先动脑,再动手,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从任务清单上删除;在做事的过程中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做好,不要开了很多头却不结尾;做完事情,审视一下自己的得失,评估一下效果,以备将来参考。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遇到困境时,我们首先应该慢下来,斩断厄运链。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重要到什么事情缺了他就不能运转了。

休息的本质是从外界获得信息和能量。

真正的成功者,真正有幸福生活的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获得最真实和最丰富的生活。

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由别人代替,也不可能等以后有时间再补上。

我们做的那些引以为豪的事情,其实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幸福生活才是目的个人的成功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而已。

新加坡最大的好处是“省心”,一个人只要从小当好学生,然后上好学校,将来努力工作,就能挣到钱,并且赢得他人的尊重。相比之下,我们的努力往往未必能得到回报。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人觉得看不到希望,幸福感自然不会高。

人这一辈子,大部分时候需要的不是去战斗、去征服、去比别人考得好,而是要对别人有用

《红楼梦》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本关于女孩子的书。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女性化了,这在中国的经典著作中很少见。男生若要读懂女生的心思,不妨读读它。

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的婚姻

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上市后业务增长得不错,但是由于根本不关心投资人的利益,股价几乎不上涨,甚至低于刚上市时的水平。这些公司就是对投资人不好的公司。

巴菲特所谓的好公司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

  • 第一,能够稳定发放股息
  • 第二,有多余的现金时会回购股票(这样可以推高股价)。
  • 第三,不断提高自己的利润率,而不是将大量的利润分给员工,或者管理层直接把利润拿走。

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比一个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助你。

一个人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应该把对自己好、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公司放在首位,而不是觉得某家公司很酷、很热门或者多给了一点儿薪水就选择它。

其实在所谓“命”的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我们判断价值的方法。

至于生活的伴侣对自己好是比金钱、门第和外貌更持久的依靠

素质教育是以掌握一项技能为前提的。

我追求的是一种最好只有我能做,别人难以胜任的工作,也就是要体现出我的不可替代性

这是真正自由的人的想法,只有在金钱和地位面前丢弃掉奴性,保持自由人的心态,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一些朋友问我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有必要做,我的标准是,那些花了精力做的事情要尽可能对自己将来的进步有益。

永远待在舒适区,只会让人无法成长。每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边界内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杀死”心中那些超级英雄的过程。

孩子最终能走多远,不取决于父母给他们描绘的承诺,而更多地取决于他们自己在不停往前走方面有多大的意愿

对那些仅仅满足不失败的人来讲,失败的教训可以让他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对于想成功的人而言,失败的教训远没有成功的经验重要。一个经常失败的人会习惯性失败,相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从失败中固然可以学到经验教训,但是**效率实在太低了**。

虽然人很难做一件事情就成功一件,但总该尽量避免失败,这样才能少受挫折。

成就的多少至少取决于三个因素:做事情的速度或做事情的数量,每一件事的影响力,以及做事的成功率

对一个人来讲,如果一辈子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没有影响力的事情,还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一件有一定影响力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在做事之前,会梳理出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

做事的多少最多不过是几倍的差异,但做事的质量以及随后带来的影响力可以达到量级之差。

成功不在于是否努力多做两件事,而在于能否跃迁到更高的量级。

提升量级不仅需要时间,还常常需要在关键时间点实现跳跃

不要醉心于重复做很多影响力微乎其微的事情,否则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有大成就。

所谓最具普遍意义的通向成功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搞清楚做事的边界或者极限,搞清楚做事的起点以及从起点通向边界的道路。

做事情最有效、最容易成功的办法,就是先将自己的基线提高,而不是从地下三层做起。

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差别在于,是否了解极限的存在。

所谓工程化,就是依靠一套可循的,甚至相对固定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

失去的朋友大致有三类。

  • 第一类是因为人生经历的变化而无法维系关系的
  • 第二类是因为交友不慎结交的假朋友,失去也不可惜。
  • 第三类则是因为彼此没有处理好朋友关系而失去的,事过之后回想起来,常常会让人怅然不已。

朋友关系有很多类型,常见的可以归为三类:合作型、依靠型和暧昧型

我们的世界并非那么灰暗,即便有挫折,也是暂时性的。

不论形势是好是坏,总有人对我们的生活进行悲观的解读。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有防范意识当然好,但是用悲观主义(包括怀疑主义)的心态做事,弊要远远大于利。因为这种心态让人惶惶不可终日,难以专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变得一事无成。

人的过分自信以及由此造成的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是导致悲观主义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会产生悲观情绪。

一个人能否做成一件事,和是否有信心无关。

一个人不断往上走,眼界越来越开阔后,就越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会越谦逊,越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再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了。

在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腾飞阶段的第一代人,主要的财富来自在房地产上一次性的增值获利,而非工资收人。

焦虑,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的怀疑;如果没有对不确定性的担心,就不会焦虑。

我们不仅无法回到过去,也不会习惯过去的生活,除了往前走,没有第二个选择。

乐观主义者往往不会杞人忧天,安下心来把事情做好,自然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为人处世,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走正道,不要总想着出奇制胜,特别是在未来非常光明的时候。

很多人一件事没有做好,就想着改变,好像一变就有机会了。且不说变化是否能给有这样想法的人带来机会,就算有,没有积累的人也把握不住机会

虽然盖茨扎克伯格退学后创业成功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怎么挣钱,而不是退了学才去想挣钱的方法。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未来的三个特点,即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

是否利用了新技术不是核心,利用新技术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才是关键,因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才是核心,才是不变的道理。

技术从来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搞不清楚这一点,就会为了技术而研发技术。

洞察本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讲,更好的改变方式是学会计算机思维,将它用于自己熟悉的行业,扩大自己原有的优势。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里什么比较重要呢?对于商家来讲,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是ARPU

一个公司在规模不大时,在关注度上和大公司进行全方位竞争是没有意义的,它更应该关心自己的核心用户,关心自己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

在当下这样一个风险投资资金过剩的年代,通过融资买关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花钱买用户的事情谁都会做,但是能提高ARPU值才是真本事。

互联网时代从来不缺乏免费的内容,最珍贵的资源是我们的时间。不要花太多工夫读那些免费、廉价,但是质量低的内容,读它们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会误导我们。

无论是想得到关注,还是关注别人的,都需要记住一个关键词——优质

在信息可以随意复制的年代,创造信息不是什么难事,提供自己特有的、人们原先不知道的信息才有价值,重复别人的内容完全没有意义。

免费能够成功,是因为过去的一些东西有稀缺性,消费者不得不购买,这时免费就变得特别吸引人。当那些东西不再有稀缺性时,免费就没有意义了。

超越免费的第一条是制造一种稀缺性,而这需要产品、服务本身具有一种难以复制的特性。

时效性个性化可用性(易理解性)、可靠性黏性

终身学习目的就是让自己领先同辈人一步,以便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竞争。

要求所有人都有一样的表现是工业时代的特征,因为只有那样才能保证行动一致,做出来的东西品质才能一致。

在任何时代,把事情解释清楚这个本领都可以变成一个很赚钱的生意

数据的积累可以让企业的护城河越来越深。

在信息时代,信息越透明、越对称,流动性越好,李嘉图定律导致的势差就会越大。

在信息时代,李嘉图定律带来的势差放大效应,会导致一个地区人员结构、产业结构的巨变。

随着信息流动性增强以及智能技术的提高,个别能力超强的人可以在技术的帮助下发挥巨大作用,行业里不再需要四流、五流的从业者了。

聘用人员时,不要贪便宜雇一大堆三流人士来充数,因为一堆三流的人聚在一起,有时带来的麻烦比他们能解决的问题还多。

在市场上,第二名永远无法拿到第一名的估值,第三名之后的价值几乎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