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萌发了一个想法,随着电子支付越来给方便,现在的孩子会不会对金钱越来越没有概念?
他们只看到大人在买东西时用手机扫个二维码就可以把东西拿走,好像我们没有减少任何东西、没有任何损失,这种情况恶化后,孩子可能就会出现看到什么就想买什么的情况。
《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作者有个观点:
以前的青少年似乎也更尊敬成年人,因为成年人都是看得见的专家,会传授他们所要学习的技能。如今的大多数青少年,对他们的家长在遥远的办公室所从事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看不到学校作业与未来走上社会后从事的工作有何联系。
我们家之前是个体户,自己开门市的,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父母在做什么,怎么赚钱。那时候即便父母是在上班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孩子们也有机会到父母工作地点去参观,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现在这种机会非常少,尤其在一二线城市。
对孩子来说,如今坐办公室工作的父母就是个黑盒,除了看到父母早出晚归,其他就一无所知了,也无法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
以前家里的桌椅板凳小电器坏了、衣服破了,大多是由父母自己来修补,还有句老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大部分父母的做法都是找人上门维修,或者干脆不要了、直接换新的,孩子们不再对大人产生崇拜感,自然也不会有之前的那种尊敬。
基于上边的原因,我准备做一些尝试:在孩子面前使用现金。让他们对钱的概念更具象。要让他们看到在买东西时是使用了物理上的钱来交换的,看到父母从钱包或者口袋里掏钱的动作,买了东西之后,钱包或者口袋里的钱会减少。
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钱有不同的面值,拿大面值买东西,可能会找回小面值,小面值再花出去就没了,大面值的钱尺寸也更大,小面值的钱相对较小。
这样做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孩子们节俭、少花钱,而是让他们对钱有概念,从小产生理财意识,孩子对于买东西的渴望是无尽的,要让他们去思考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当然这也是作为大人要思考的。